经历与感想

Table of Contents

1 我的CVPR历程 [2007年1月]

1.1 章零引子

结束了,终于结束了,这该死的CVPR。

不得不承认,写paper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没有deadline的催促,一般来说是搞不出东西来的,虽然这很不人道。

这篇paper严格来说是在一个月之内弄出来的,之前的种种初稿和片断,乃至整体算法,在最后的文章里几乎全部被删去了; 所有的东西全部从头来过,以一种更为漂亮优美的手段,重新做。

这种让这篇本来脱胎于项目的,七拼八凑得到的技术报告,变成有希望接收的,可以提交的论文的手段,便是数学。

1.2 章一 黑夜中,我见到了黎明

整整一个月前,11月6日,周一。

那是一个悠闲的午后,离deadline还有一个月,而这篇以我看来不能称其为paper的paper,在老板的催促下,已经改了相当多 的遍数了。

说实话,当时我是强忍着一遍一遍地改的,因为整篇文章到处都是直观的述说,及不能整合在一起的目地各不相同的算法。这 些东西直接来自于先前赶工的名为照片聚类系统的项目,没办法,虽然是MSRA,但是很多项目还是要做的。

我对这篇paper并不抱有什么希望,心里也清楚即使是投出去,也一定是白投的;另一方面,对于Object Recognition则抱有 相当的兴趣,所以从每天的日常工作中抽出了很多时间来进行这方面的初步研究,毕竟CVPR接下来就是ICCV,再不抓住机会的 话,自己的硕士兼研究生涯就要悲惨地结束了。

我这样想着,老板来找我了。

老板是个很好的人,编程方面尤为强悍,我们这个组里的很多库都是他写的;不过也许正因为此,对待研究的态度更偏向工程。 在我看来这篇纯粹堆砌的paper,在他看来似乎还行。不过今天,他改变了态度,面色凝重地找我谈话。

因为他把paper给大老板看过了。

“Formulation,我们需要Formulation。”他说道。

我惨然地笑了笑,点点头,“我知道。”

“为什么之前不说?”

“我提过的想法,可是都被你砍掉。所以觉得就这样了,没意思。你为什么不提呢?为什么总是让我改些细枝末节呢?”

老板无言,只是说了句,“快去改吧,时间不多了。下周一要给大老板做报告。”

从那一天,距离deadline还有一个月的那一天,我终于开始了在MSRA的研究生涯。

大老板,我赞美你。


11月10日,周五。

Formulation初步完成了。这一周推推公式,写写代码,让我终于有了研究的感觉:自己想方法,自己实现,自己做实验。 实验结果不错,和自己的预期相当符合。我松了口气,将组织起来的一整套模型写完,替换掉原来的垃圾算法,这篇论文开始 有可以一投的气象了。

不过时间依然很紧,为了在周一那一天能有拿得出手的数据供大老板观赏,周末的实验相当地匆忙,bug众多,接连两次跑出 的结果都完全作废;还是在周一的早晨,才将统计数据弄完,下午就出阵了。

1.3 章二 我仍奋斗,你却远走

11月15日,周三。

十一月过半了,北京的气温进一步下降。北方的风刮在手上,皮肤马上就变得粗糙不堪;饭菜又贵又难吃,乌糟糟的色香味俱无。 每天来回吃饭要经过的小路,仍然是那样破旧;卡车轰隆开过,烟尘四起,行人掩鼻。

我的同事要走了,强装的笑颜掩饰不住双眼偶尔流露出的遗憾。同样需要Formulation,他没有成功,我帮了他三天,却还是 没能用清晰而明确的模型解释清楚他文章中究竟是要做什么。老板摇头,不肯再在他的论文上再花费精力,然而他还在解释, 还在和老板争辩着可能的出路。

可是还是没有成功啊。后来我才意识到,他想要做的两个目标,完全是相互之间背道而驰的;他会说理,但是说来说去难以说 清,就像C是A与B的和,A变大B变小但天知道C是变大还是变小一样。无论如何,定性的描述,只能得到这样的结果。文科之所 以有百家争鸣,只是因为没有定量的分析,没有人知道每个因素占多大比重,结果究竟是什么;可是这里不行,绝对不行。他 和我七月份同时来,他却因为学校老板的召唤要先走。在这几个月里,他几乎凌晨五六点回到寝室,然后早上十点又出现在研 究院里,紧张地询问老板是否来过;他看过一箱子的文章,却始终得不到自己的见解;他基础不好,但却诚惶诚恐听从老板的 指导,在直观与定性说理的路上越走越远。

可惜他几个月的辛苦,只是换来老板一次次冷酷的摇头而已。

这里不是培养人的地方啊,我叹了口气。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努力。

17日,他回去了。而我只能目送他落寞的背影,消失在茫茫的人群之中。

记得了,救了自己的东西,是数学。


11月22日,周三。

CVPR注册的最后一天。

我仍然不知道注册时间会如此快地到来,仍在悠哉悠哉地改paper。老板和我说是27号,我也就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如果不是因为Filestorm,如果不是因为周二他在AI板上秀了一份他的demo而我对其大加评论,如果不是因为周三他的名字改 得奇奇怪怪以致于我很好奇地问他这是什么,我大概会成为写完paper却没能注册的不幸的人之中的一员吧。想来真是后怕到 胆战心惊。这份人情无以为报,看来只有用明年的ICCV来抵偿了。

ID号是2164,这次命中的概率,实在不容乐观。


11月24日,周五。

还有一周的时间了。我将paper改完了,交给老板修改。

此时此刻,我仍然对后半部分的建模不够满意。后半部分的建模思想,主要想在那些难的部分中,找一些最难的极少数,让用 户标定;然后再次做聚类,以期望得到好的聚类结果,这样用户标起来就会方便些。

这个东西有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定义“最难”?第二,标最难标几次才做聚类?

到这一天为止,“最难”的定义仍然基于直观上的见解,而没有全局上的数学表达。我首先去做的,就是试图定义什么是“最难”。 该挑哪一张给用户标呢?

这又是一个Formulation的过程,上次花了一周,这次若再花一周,那么这篇paper就废了。

幸运的是,这次只花了两天。

1.4 章四 站在数理的肩膀上

11月27日,周一。

当我看着电梯里满满的匆忙的人,带着憔悴的面容走进研究院的时候,我不得不感谢伟大的统计物理。

这个想法,完完全全,就像是做物理的人搞出来的。

在两天的挣扎之后,我终于定义了什么是“最难”。并立即把这些东西写进paper里去,而原来写的那些,自然就再一次作废。

不过我的心仍然忐忑不安,因为这个算法的复杂度偏高,如果程序编完了,结果跑不出来怎么办?我的天,只有一个星期了。

幸运的是,实验的结果不错,速度也可以忍受,用户交互次数下降了。更为让人觉得不错的是,将现在的这个系统和网上的另 一个知名系统比较,现在的这个效果相当好。这些东西,让我头一次看到了被录取的希望。

我深呼了一口气,开始到处征用机器以进行实验。在我的心里,Formulation已经算是大功告成,虽然第二个问题仍然悬而未 决,剩下的这个挑多少次最难然后聚类这个参数明摆在那里给审稿人当活靶子,但我已决定放弃了。


11月30日,周四。

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一整个白天的改paper及调参数之后,晚上,老板来找我了。

“这里会被审稿人说的。”他指着paper的一处说道。我看了看,正是我心知肚明的那个弱点。

“是啊,确实。”我承认,“不过现在暂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Formulate它,只能这样放着。我们的时间不太多了。”

老板仍然摇头,他显然觉得这里是不可忍的。我一直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个月前他面对这样一篇不入流的paper还能忍,现在对这样一个相比之下好得多的地方却不能容下。 当然,对我而言,前者是无需再忍,干脆眼不见为净算了;而后者仍有挽回的余地,只是时间不够了而已。

不过他的话,激起了我还想试一试的冲动。

一番讨论下来,他提出的东西相比现在使用的方法,仍然没有很大的差别,参数没有消除,而是变多了。我看着直摇头,说出 坚决的反对意见:“数学上的美被破坏得一干二净了。”

“那你说应该如何做?”他问我。

讨论果然是好东西,我突然想到了另一种方法,可以把选最难的,把聚类这些都放到一个框架里面去。我简略地将自己的想法 提出,他却说:“你就不要想了,就用我的吧,时间来不及了。”

我摇头:“我刚才想到的办法很好的,应该要试一试。给我一个晚上。”

他显然有些生气,对我这种在离deadline只有几天的时候还要大费周章地去想的作法感到不可理喻,“我觉得没必要再花时间 去做这个,现在没几天了。照我的方法去做吧。”

“可是那还不如不改……”我争辩道,“你那样参数怎么调?我这个办法是没有参数的。”

他终于不再说什么了,也许他想到了,我的paper,终究是我的吧。

为什么在那天晚上我会如此固执,我也不太清楚;若是弄不出来,又会怎么样,我也没有想过。

不管怎么样,在第二天早晨,以没有睡好为代价,我弄出来了。

伟大的概率论,伟大的统计物理。

每想到这,我不禁热泪盈眶。


12月1日周五

一早在与老板讨论完了之后,我终于以自己的模型把他说服,并且在中午之前,写完了代码。

效果更好了!现在程序能动态地选出一组大小不定的脸,让用户来标定;并且奇妙的是,几乎选出来的都是同一人的脸,这样 用户对每一组,只要标定一次了。对于这个理论上和实验上都很漂亮的结果,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只是paper还有实验,不可避 免地又要重写重做了。

Deadline是西雅图时间的12月3日23时59分,对应北京时间12月4日下午4点。

感谢这个旋转不息的地球,感谢我们的祖先把居住地选在了东方,它让我们多了16个小时。

1.5 章五 决战,惊心动魄

12月2日周六。阳光明媚的早晨,回暖的天气。

我脚步急匆地踏进研究院的大门。

感谢我的同事,他在走的时候嘱咐过要让我把他用的电脑还回去,可是我忘记了。于是就没有人收,就那样闲置在那里,3.0G 的CPU,1G的内存,没有用来玩游戏,没有用来上网聊天,用来救我的命了。

我的实验啊。三台机器不分昼夜地跑着,结果存成一个个的文本文件。我小心地把它们收集起来,时刻备份,不敢有丝毫大意。 丢了一个,就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我这样边做实验,边将自己新写进文章里的Formulation不停地修改。文章里的其它部分,如引论及结论,则交给我老板修改, 毕竟这些对审稿者的印象有至关重要影响的部分,还是要让有经验的人反复地去打磨的。

如此一直工作到晚上,我已哈欠连天,成强弩之末了。休息的欲望占据了身心,但是想来想去,还是看一眼实验结果为好。 Matlab就开着,我将读数据并画图的指令写在小程序里,以便以后可以运行一次小程序就出结果,改起图来也比较方便。

当时不觉得这是个好习惯,但它在最后一天的搏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晚上9点多,图跳了出来。我看着屏幕上的曲线,冷汗直冒,发现了问题。

天啊,这个……有一个数据集的结果是反的!

我几乎要绝望了。为了实验更有说服力,老板又找来两个新的数据集看看效果,但是在这两个数据集上我并没有好好地调过参 数。虽然说我的第二部分的用户交互是不需要参数的,但是第一部分作为第二部分的初始化,不得不有参数。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这些该死的至关重要的东西啊。我发誓在以后的模型里,再也不能有可调的参数了。但是再发誓也没用, 时间如冰冷的剑,正一寸一寸逼近。研究院里静得可怕,只有利落的键盘声,还有我的心跳。现在再没有时间调它们了,只能 凭感觉先选定一个,明天看结果!

我大致估计了一下,选了一个,配置完,走人。

天黑,风寒,心摇。我的面色一定白得可怕,只是在这个清冷的周末,没有人看见而已。


12月3日周日。

我一早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查一下昨天的结果。

幸好这个反常的数据集并不大,一个晚上就跑完了。Matlab的窗口仍然开着,我把画图的小程序打开,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 让它运行了。图跳出来,搞定了!

我瘫坐在椅子上,默默地感谢上苍。

与此同时,老板那边也把东西改得差不多了,他听到我的消息,也是松了口气。

希望就在眼前,忽明忽暗地闪动着。它已经不再是幻影了。

我开始写实验部分,一直到晚上,两人把文章的版本统一了一下,今晚就能给大老板看了。

月亮是圆的,月光还是很皎洁的。

我大概这时在傻笑。

晚上10点我准备回寝室休息,老板说他要熬夜改,我带些歉意地笑了笑。

谢谢了。

一切都似乎尘埃落定,风平浪静了。

但是……我睡不着。


12月4日周一。

还有8个小时。

我看着手机,上面的数字准确地显示上午8点。

“竟然会这样,我……”我抓着头抱怨着。凌晨零点半的时候,我老板发来消息,说我的实验有大问题,而那时我手机的电池板已 经取了下来,正在充电!

老天啊,开什么国际玩笑!

我冲上楼,打开电子邮件,里面只有一封信,是早上6点45分寄来的。

还好还好。看完信,我喘了口气。他只是让我删掉几个实验,多做另几个实验而已;而要多做的那些实验,数据都是现成的, 所有的工作量只是用Matlab编写程序。那还不简单么?!

我三啃两啃地将早饭消灭,开始工作。但是由于积累了一周极高的工作强度,昨晚又没有睡好,头晕目眩,效率下降至极低点: 编了两个小时,才勉强将一个50行的小程序写完。快了,快了,快到头了。最后的搏斗啊!

小程序bug众多,好不容易修好它们,将图表画出,却发现结果不很理想。我正抓头之际,老板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和他说这 些图表是如何画出来的,他皱着眉头连连摇头。

“不是不是,我的意思不是这样……你把你的第一阶段都固定,然后比第二阶段!”

“和谁比?”

“和简单的聚类方法比。”

“你是说在第一阶段我们的算法跑完之后,把分离开的难的东西再聚类?再逐个逐个标?”

“不错。”

“可是……”我站了起来,“可是这些没做过实验啊,没有数据!”

“现在就做吧。快一点。”老板说。

我呆住了,瞥了一眼屏幕右下角的时钟。

十一点了。还有5个小时。

“好的。”我说了一句,“我尽力。”

老板点点头,离开了。

我看着屏幕。这5个小时,要编程,要调bug,要跑出结果,要画图,要写分析;但现在连程序也没有!

不行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打开VS2005,快速浏览编过的片断,想着抓取可用的部分。我东拼西凑,终于在一点半时将程序写完调试完,开始跑了。

其间老板竟送来楼下的日餐,令人好生感动啊。

程序算跑得很快了,非常快了,但是还是要等一个多小时,还是要在近三点的时候,才能出来结果。这该死的EM迭代啊,要运 行两百次以消除无聊的随机初始值的影响,每次还有O(n3)的特征值分解……

求求你了,快一点…… 快三点的时候,程序终于跑完了。我把数据收集起来,小心翼翼地打开Matlab,开始画图。我的手在发抖,几乎要祈祷了。虽 然说我在正式运行之前检查过一遍,但程序的bug总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是那样,就彻底玩完了……

Matlab闪了几下,图没有出来。

我手忙脚乱地查看Matlab的画图程序,终于发现一个隐藏很深的问题,把它修好。

三点十分,图终于再次出现了,但是横轴有误……

怒了,怎么会在这种时候频频犯低级错误!我再次修改,图又出现了,效果很好!

是三点二十五分。

It works!

程序没错,结果是对的,是啊,没错的,我居然搞出来了……我想说一千个赞字,但是终究还是没有说。把图打包,发给老板, 并在每幅图下面配以标题和分析,全部弄完,上传,正是三点四十五。我看着惨白的天花板,手里捏着paper的打印稿。

啊,几乎要吐血了。

1.6 章六 余音

好坏是出来了。

这是我所能想象的最好的结果,之前有任何一步走错,都会来不及的。

如果老板晚一些将paper给大老板过目,如果大老板没有提到关键点上,如果Filestorm没有告诉我Deadline的日期,如果老板 没有斤斤计较文章中的问题,如果我没有在一个晚上把东西弄出来,如果我把我同事的机器给退还了,如果最后一个周末实验 时及画图时的程序拙劣些,如果……

呵呵,我只能安慰自己说,已经没有这些如果了;不过,经历了这一切,我大概真的会相信命运的存在。

—— tydsh 于大战之后的黎明

2 我在Purdue的学习体会 [2005年1月]

刚在寒假里写了一打旅游记闻,现在开始步入正题,对这次去美国五个月中的四个月的学习生活作一概括。

我在Purdue共选了四门课:EE438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with Application(数字信号处理);EE453 Introduction to Nanotechnology(纳米技术导论);EE57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EE595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可视化技术)。EE5XX是研究生课程,但是大四的本科生也可以选。

Purdue的课程安排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工作量平均化。期末考试的份量缩水了,取而代之的是经常布置的作业和小测验。像数 字信号处理这门课在整个学期之中包括期末有三次大的考试,每周还会布置作业。这些作业并不是在教材上随便圈几道题了事, 而是由老师自己出题,每年的题目还不一样,去年的考试题,经常就是今年的作业题。纳米技术导论虽说是导论,但是在整个 学期之中仍然布置了五次Matlab编程作业,外加包括期末的三次考试。相比之下,交大先松后紧的安排,让人在前16周无所事 事,后2周通宵搏命,就要逊色一点。当然对于那些能自己找事来做的同学来说,反而会认为交大的办法好也说不定。

美国秋季这个学期有一些重要假期,比如感恩节和圣诞。一般老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一点而将某些作业、考试、 project的deadline提前,而不是故意放在假期之后(当然也有一些是这么做的),以让大家能安心度假。对于project,一般 会在学期一开始就提出,deadline也明示于这一门课程的主页上,时间跨度相当长,让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也不会耽误假期。 但是曾有人抱怨开学时放出来什么也不会做;等到上课讲到了,deadline也就快到了。这个两难问题似乎一直存在着。

在学习风气方面,美国人的风气比交大的好一点点。大部分美国学生喜欢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完成。相应的deadline之前就会 有人通宵,这点和国内完全一样,毕竟大家都是人么。不过因为整个学期的工作量被平均化了,所以真正到考试之前还一点不 懂的人不多(还是有的,我同学就碰到过一个)。

美国人倾向于团队合作,但是不太会违反规则。曾在那里听到一个故事,上物理课,规定每个人有五次提交作业的机会;结果 美国人就会聚在一起做,搞出一个答案来,先找一个人提交,若是错了,改了之后再提交。把他的机会用得只剩一次了,换一 个人。这样四五个人一组,就有二十来次机会,大家都能得满分,规则没有违反,结果也很不错,皆大欢喜。但是若是他们不 懂,则自己会想方设法弄懂。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附带有实验,两人一组,我的partner是个美国人,她反应比我慢,每次两个 人讨论经常是我先出结果,但是她一定会听理由,并把程序记在纸上回去琢磨。每次作业答疑,会有相当多的人来问问题,尽 管有些问题会比较傻。

抄袭则是实在时间不够了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策,自己做了都会脸红的事,我想那是因为抄袭是违反规则的事吧。对比之下, 国内则规则定得太严太空,违反规则于是就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而一但违反,就不再有底线。

在人品方面,我真正感受到人类的平均人品事实上是一样的,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星期五下午通常是deadline,机房里 经常是人满为患,有些人为了抢电脑,就先用自己的帐号登陆,然后锁定机器,或者键盘上放一张写有“Running simulation now, please do not stop”之类的纸,让人极为不爽。机房打印是免费的,就会有无数废纸被打印出来,据说Purdue一年花在 打印上的费用高达一百五十万美元,汗啊。

在学术水平方面,本科生的水平不见得比交大的好。美国人的数学相当糟糕,大概是没有经历过像中国学生那样的反复操练, 遇上难一点的数学问题,比如说要分类讨论,就不知如何是好。数字信号处理的每次考试,老师都允许学生带一张A4纸进去, 上面随便写什么公式都可以。但是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却相当的强,他们可以充分地利用手头的资源,而不是仅仅开动脑筋。

至于研究生的能力则相当的强。美国读研究生的不是很多;然而真去读的,就我碰到的几个而言,都是真心实意地钻进去的。 可视化技术这门课是研究生课程,没有期末考试;取而代之的是完成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project,时不时要做presentation 表现一下自己的进度,并最后写出一篇5000字的英语论文。在最后一天的presentation上,班上的两个美国研究生展示了他们 极为杰出的最后成果,其中一个是压轴上台的。看他挥洒自如甚至有一些自我陶醉的神态,不时地指着自己的演示动画,说 “It’s wonderful!”,“Fantastic”,及末了摆出的胜利姿势,都让我感觉到,他自己做的是一件多么伟大的工作。

教授的水平则非常高。人工智能的老师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在上面讲解算法,讲解完成之后,立即将程序编出来,并运 行给大家看。熟练程度令人咋舌。他不仅有思考的能力,还有快速实现的能力。这个应该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吧。

3 走向成功之点滴 [2003年7月]

暑假刚开始,突然接到一通知,说是要为《走向成功》一书写一篇稿子,字数不少于4000。这可真的要把我急得跳起来了。按 照本人的写作水平,一天要完成一篇1000字的作文都是困难重重,是需死掉无数脑细胞才能完成的伟大成就,何况是4000字? 然而重担既已扛上,就不能不坚持到目的地。于是便沐浴更衣,正襟危坐,择一白纸,写!

言归正传,先自我介绍一番。我叫田渊栋,是01届交大联读班的学生(没听说过联读班的话,以下公式可供参考:联读班=[数 学系+物理系+计算机系]/3)高中毕业于向明中学。我较喜欢理科,不过说白了,也就是喜爱科学。

说实话,作为仍然在学习的在校大学生,“成功”两字与我还压根儿沾不上边,真要能沾上一点,那也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 后的事。现在到这样一个程度,或许是比别人离“成功”近了那么几厘米的一点距离,也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一切推倒重来也说不 定,所以谈不上要为学弟学妹们传授什么经验。自己这十九年来走过的路,连自己也没有好好总结过,哪些是必然,哪些是偶 然,哪些只适用于我,而哪些又是一般化的方法与规律,并不是很清楚的。所以,唯有将它们不保留地和盘托出,而何为精华, 何为鸡肋,又何为糟粕,就留待读者评判了。

3.1 智力与非智力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自己很聪明,虽然有时别人会如此称赞我。如果要作个智商测试的话,最多也就120吧。而且我也一直认 为智力因素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起次要作用。反之,意志、坚韧、忍耐、自信、调适、计划、超越、奋斗……无一不是克敌制胜的 法宝,稳定心绪的灵药,非智力因素可以说是我能够达到现在这个程度的重要保证。

谈到非智力因素就不能不提两部经典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与《七龙珠》。《圣》90年首映(当时我二年级)于上海电视台, 轰动一时,本人更是一集不拉地从头看到底。虽然今天(12年之后)许多人对星矢的评价并不怎么样,《圣》也很少被人提及, 但是它对我而言,是一种象征,一种毅力与意志的象征。每当看见伤痕累累的,穿着破烂不堪圣衣的,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星矢 再站起来的时候,自己心中的热血就会沸腾,而这也成为“坚持就是胜利”的最生动的诠释(至少对我来说)。

《七》的漫画也是从小学时就开始看了,当时是一套一套地买,一本一本反复地看。综观其全局,就是以悟空为首的一群伙伴 们不断地遇到敌人,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变强的过程。可以说,从那以后,我心中就埋下了竞争、奋斗、超越的种子,这种 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中学、高中,还会继续影响下去,乃至我的一生。长大以后,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随着对手的越 来越强,我终于明白自己不可能像星矢那样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也不可能像悟空那样无止境地越变越强。在这个世界中,自 己必须找到一个位置,既不嫉妒比自己强的人,又自信满满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是就有了调适与计划。这其间,不知有 多少次痛苦与失望,也不知有多少次在抱膝沉思之后昂扬起头,面对明天。我是谁?能做什么?我很好吗,很差吗?我应该做 什么,应该放弃什么,应该紧抓什么?我的价值在哪里?我一定要超过那个人吗,有否必要,超过了又怎么样?……这一长串的 问题不知几次掠过我的脑海,不知几次以为它们都有了答案,也不知几次摇头叹息,重头再来。就是在这不断的思考之中,我 长大了。

非智力因素中,意志、坚韧、忍耐仅仅只是冲锋陷阵的士兵,而计划,调适才是运筹帷幄的将军。以将为司,以兵为用,我相 信,无论将来出现什么,都无法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

3.2 竞争与自由

谁不厌恶竞争,谁不向往自由,谁不渴望身心彻底的放松?对于我们这些面对着激烈竞争的学子们来说,尤其如此。然而,这 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自由,也不存在渗透于每一分每一秒的残酷的你死我活的竞争,有的只是阴阳合抱般的并存共栖。至于在 这一对矛盾面前,谁弃世轻生,谁潇洒无拘,全在于如何去看,如何去对待。

如前文所述,《七》可以说是对我竞争意识的一种启蒙;而小学毕业时的一件事,则使当年幼小的我隐约地感受到竞争的残酷。 我是建国中路小学毕业的(现在它大概已经被拆掉了),当时小学升初中还要考试,而不是就近入学,班里有几个同学成绩较 好去考向明初中。结果一个平时一直是班里第一的女同学这次却落榜了,而永远是班中第二的我进了向明。就在暑假里最后一 次返校的时候,她趴在教室的桌子上大哭一场。没有谁去安慰,任由她去发泄痛苦,为了成绩、名次与未来,她大概已经牺牲 了太多东西了吧。

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也没有在我心中留下太多踪迹,毕竟,当时的我,太小了。

进了初中,凭借着从小对科学的一股热情与勤奋的学习,我在物理与化学两门新的学科上获得了成功,并因此而逐步跻身班级 第一的位置。眨眼间,初三过去大半,我因获得直升高中的名额而欣喜若狂,却从来没有想到有人跻身第一,就有人从第一上 退下来,当然更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过去有着众多荣耀的人,如今却由于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而落到了不及格的境地。也许是 父母不能接受自己女儿的退步,对她的要求太高了吧,也许是她自己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吧,她改动了自己试卷上的分数并且被 人发现了。

有人告密了,结果可想而知。我至今不忘她在检讨会上泣不成声的样子。让一个曾经站在领奖台上,曾经站在主席台前的好学 生站在讲台前坦白自己的错误,我不能想像她的心情,也不敢去想。

这是少数几件影响我的人生的大事之一。自此之后,我开始对竞争有了隐约的恐惧感,开始害怕自己会重蹈她的覆辙。

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群雄并起,各人实力旗鼓相当,同时又面对高考的压力,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一次一次的测验分数敲 击着每一个高三学生脆弱的心灵,一天一天变小的倒计时牌绷紧每一个人的神经。似乎竞争已经深入骨髓,似乎自由早已离我 而去,而自己也时常处于“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的梦魇之中。

我已经看见过别人惨烈的过去,又怎能避免自己失足掉入深渊的将来?

无形之中,我走了与别人一样的路,太在意名次与成绩,太在意必胜的华山险道,不敢面对一点点失败的阴影和可能。明知这 样不对,却不敢放手去走另一条道路。每天只是祈祷自己撑过去就好,走过7月9日就是光明。

如果不是那一天的值日,我恐怕真的会疯掉。

那一天我和同桌值日,同学们都已早早离开教室,空荡荡,乱糟糟的教室里只剩下两人。我是劳动委员,自然不能临阵脱逃, 并且还要努力做得更好。面对着无精打采的同桌,我拿了两把扫帚,一把给她,一把给我。开始扫地了,我们分扫两边。我扫 得很慢,细细地完成;她扫得很快,草草地完成。我走过去,不想多费唇舌,拿起她的扫帚重扫了一遍。她有些不好意思了, 主动去排桌椅;我扫完了也去排。干完了,望着整洁的教室,我们两人相视一笑。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一种自由,一种解脱竞争的自由。

原来除了学习,除了争第一,我还可以干别的!

一个人不是为学习而生,不是为竞争而生,而是为自己而生,有独一无二的高贵的灵魂。考得好也罢,考不好也罢,都不是全 部肯定或否定个人存在的意义;相反,在人生的大海中,考试、成绩仅仅是一小片浪花罢了。没有了这一小片浪花,还是可以 在其它广阔的天地间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谓对竞争的疲累与恐惧,本质上是对自我的怀疑和对未来的恐惧,而这一切都源 于吊死在一棵树上的疯狂的偏执。

放弃了这种执著,只要不是放纵到逃避,就等于找回了自由。

此后的我,无论是进了联读班也好,是遇上了几乎无法战胜的对手也好,是天天学习无一时放松也好,是比高三更苦也好,都 会去做一些不起眼的,但是重要的小事。这些小事时刻告诉我,我是自由的人,而不是为竞争而制造的学习机器。

3.3 目标与非目标

3.3.1 爱好的力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自从小学二年级迷上《十万个为什么》以来,我如 饥似渴地阅读各类自然科学书籍,学习科学知识。可以说,我的数学、物理与化学基础就是从那时打好的,不仅如此,追求真 理,理性至上,不盲从权威的素养也从此扎下了根,给我未来的发展定了调子。

进入初中,电脑闯进了我的生活。最先把我领进电脑世界的,是游戏——《大富翁II》(现在《大富翁VI》就在我身边)。绝对不可否认,电脑游戏最能让一个电脑盲摆脱掉对电脑的陌生与恐惧,准备好进一步学习的必要知识,也是培养对电脑浓厚兴趣的不二法宝。在疯狂地玩了近一个月的《大富翁II》之后,我厌倦了这个游戏,却从此喜欢上电脑,开始了我漫长的电脑学习之路。 由爱好所开创的道路,没有荆棘,只有鲜花;没有失败的痛苦绝望,只有点滴进步的欢欣鼓舞。从不在乎自己已走到哪里,而 只是流连于沿途的优美景色;待到回头一望,就会惊喜发现,自己已走了这么多。

3.3.2 目标的无奈

人有惰性,而这个世界也需要“结果”,于是就有了目标。人有了目标就可以奋斗,世界因为目标的不断实现而隆隆向前。在我 们这个快速变化,快速发展的世界中,“目标”成了整个社会的属性,而不再是一个人的意志;成了社会加于个人的某种强制力, 而不是个人纯粹的价值取向。

痛苦因此而生,欢乐因此而逝。就拿高考来说,许多人为了能考上自己喜欢的专业而硬着头皮去啃那些对自己而言枯燥无味的 学科;许多人放弃自己的理想而随大流地选择赚钱多的行业,仅仅因为自己的理想职业无人需要,难以维生;许多人眼睛瞄的 不是专业,而首先是学校,因为名牌学校具有名牌效应,毕业后就业形势好……

退一步,即使目标与自己的兴趣、理想一致,目标的急功近利也会将兴趣糟蹋殆尽。许多小学生以长大当科学家为理想,但是 枯燥的教学与唯分至上的思想使他们厌倦了畏缩了,多少未来的科学家就此被扼杀!

在这里,我没有一丝的责难,因为每个人都心甘情愿。这,就是目标的无奈。

3.3.3 现实的脚步

除了极少数之外,大部分人不能违抗社会给予的层层目标:考高中、大学,考研,找工作,升迁……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是 积极地面对它们,还是消极地被它们拖着走,却是关系到一生幸福快乐与否的大问题。

把目标作为自己的兴趣。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许当自己对于不合口味的目标的厌恶和反感散去之后,就会发现它的可爱之处。 我高中的历史老师就曾经讲述过自己的故事。她因为高考的失误而进了历史系,开头一两年,她对自己的专业感到非常的失望 与反感,得过且过,成绩平平。直到大三,当她发现自己前两年糊弄过去的是自己的职业时,她醒悟了。我们的老师开始寻找 历史的可爱之处。她找到了,从此历史不再晦涩艰深,而是生动活泼。

注意目标之外的东西。有一个父亲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他五岁的女儿希望爸爸能陪她出去玩,他没有答应,而是让她自己去。 女儿出门了,不久门外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父亲冲出去,却只发现自己的女儿死在车轮底下。这个父亲痛不欲生,他永远也 不能原谅自己,因为他忽略了,并且由于他的忽略,他永远也找不回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这个世界上,亲情、友情、爱情,哪 一件不是存在于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时常被人忽略,而又是一个人一切力量的源泉呢?繁忙的工作,繁重的学习,可以使人忘 记它们,甚至对它们产生反感;然而,当敞开心扉感受这些时,就会发现,自己不再是完全受命运摆布的傀儡,而层层目标, 重重艰险也不再那么可怕。

3.4 忙碌与思考

正如一篇英语课文所说的那样,思考,是一项被忽视的艺术。尤其是学生们,正当是充满梦幻,浮想连翩的时节,却要应付无 穷无尽的作业、各种压力目标让人喘不过气来,根本无暇思考。老师们则对学生们的各种想法一概以“面对现实”来解决,根本 不了解学生们究竟有多少心理问题。这种忙碌与思考的失衡使许多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会一味随大流,跟别人,成为了现 代社会的另一种“机器人”。

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没有人可以代劳,如果在人生的终点回头望去,发现走的不是自己希望的路,责怪的 只能是自己。人有选择的权利,与之相伴的就有思考的义务。一味的忙碌,凭直觉的选择,很有可能会转错了岔口,做错了人。

所以不管多么忙碌,多少没有时间,都要挤出时间来思考。我就是这样做的。无论是眼保健操时,还是在睡觉前,当闭上眼睛, 我都会继续我的思考。想的内容,主要是人生观方面的:如何对人,如何克服自身弱点,如何认识自己,如何面对未来,等等。 有时候,走在路上,遇上某些事,忽有所感,也会再次激起自己思考的欲望。思考后的必然结果就是将所想所得写于纸上。日 积月累,写得多了,自己就有了思想。而自己的情感波澜,诸如忧伤、悲戚、苦闷、孤独,也写在本子上,排遣心情又留下成 长印迹。

当然,有时也不能想得太多。如果发现自己的思路控制不住的时候,可以加入忙碌的队伍中去,借功课来阻断会将人引向绝路 的思维。一觉睡过之后,第二天仍然是睛朗的。

3.5 留下一份纯真

不可否认,随着年岁的增长,天真无邪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即将面对的,是极其复杂,良莠并存的社会,不能识破别人 的诡计,不能抵挡别人的糖衣炮弹,不能有所猜疑,有所顾忌,那是必然要遭到失败的。

然而,许多人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也许是因为社会风气的影响,或者是因为父母的影响,他们过早地成人化了。于是有人涂 改分数以求国外深造,有人自私自利,对集体事务漠然,有人不思进取,只盼望父母打通关节,不战自胜……日趋残酷的低龄化 的竞争,使孩子们成为“小大人”,在今天这个社会,孩提时代的纯真早已不适用了。

可是我想,还是保留一些比较好。

别人涂改分数,早已有人写过举报信,只是石沉大海,我也无可奈何;别人大扫除脱逃,我身为劳动委员,一心为公,代他做 一些也无妨;别人打通关节,想以阴招取胜,我则苦练内功,毕竟实打实的成绩不会被轻易抹掉……“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 口真气足。”虚伪与丑恶终究会被时间磨穿,而坦荡与真实则越陈越香。退一步,即使默默无闻,然而空明清亮,无愧于心, 做人也就够了。

我不知道,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之中,我的心是否会逐渐泠漠以至背叛了自己的初衷;我也不知道,在社会不断的影响之下,我 的行为是否会日趋功利乃至偏离了预定航道。但是我坚信,保留一份纯真,是自己扬帆远航的最好指针了。

3.6 走向另一种成功

本想在这里打住的,但是电视上,报纸上的两则报道让我再次动笔:四川成都的一位品学兼优,文笔优美的14岁小女孩,只是 因为自己一次考试的落败,而纵身跳下18楼了却生命;山西的一个12岁小孩留下一封抱怨“作业太多”的遗书,自尽身亡。

我不知道他们以前有过什么样的小小成功,我只知道,一但他们在未踏上社会,未作出贡献之前抛弃性命,那便是全然的失败 了。任何一个还活着的人都比他们强。如果实在无法达到目标,为什么不能够走向另一种成功呢?

世上成功,决不止学业一途,也决不是仅靠学业就能达到;学习成绩之于成功,犹如大海中一小朵浪花,江河中一涓涓细流。 成绩不太好,有各种能力相佐,有各路朋友相助,照样可以成就大事;

各位父母们也太不可急功近利,要知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与其抱一颗必胜心让儿女忍受折磨痛苦,不如怀一颗平常心让 儿女享受自由快乐,到时候功到自成,子辈成就会让您们大吃一惊;退一万步,即使智力平平,成绩平平,只要懂得做人道理, 以诚待人,将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过平淡而快乐的小日子,难道也不是另一种成功吗?

Date: 2013-10-27 20:41:29 PDT

Author: tydsh [http://yuandong-tian.com]

Org version 7.8.11 with Emacs version 24

Validate XHTML 1.0